1.     義疏正文參照《鬼谷子集校集注》,許富宏(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和《鬼谷子研究》,蕭登福(台北︰文譯出版社,1984年)版本,並對照《新編鬼谷子全書》,房中立(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年)的校正為之。正文內容不以哪一版本為基準,而以中國文字的自然天地義理本身的狀態為校正標準,判斷何者為漏字或舛錯誤植。

2.     正文標點符號依內文文字義理有所更動。原參照各版本因各該版本本身撰稿人義理未通,標點符號的位置諸多標示錯誤。標點跟文字語句的義理有關,只有理解,才得以把合宜的段落解開分段,這是道理。也只有文字的義理,才能決定段落的起點結束位置,這也是道理。對道理無知,即對義理未曾清明。亂標亂注,理所當然。標點符號標注位置異於其他版本處,相關原因的說明放置在各相關的正文義疏處,不獨立說明。

ch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     義疏正文參照《鬼谷子集校集注》,許富宏(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和《鬼谷子研究》,蕭登福(台北︰文譯出版社,1984年)版本,並對照《新編鬼谷子全書》,房中立(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年)的校正為之。正文內容不以哪一版本為基準,而以中國文字的自然天地義理本身的狀態為校正標準,判斷何者為漏字或舛錯誤植。

2.     正文標點符號依內文文字義理有所更動。原參照各版本因各該版本本身撰稿人義理未通,標點符號的位置諸多標示錯誤。標點跟文字語句的義理有關,只有理解,才得以把合宜的段落解開分段,這是道理。也只有文字的義理,才能決定段落的起點結束位置,這也是道理。對道理無知,即對義理未曾清明。亂標亂注,理所當然。標點符號標注位置異於其他版本處,相關原因的說明放置在各相關的正文義疏處,不獨立說明。

ch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不容易,透過電腦上的播放工具,把《中國往事》給看完了。劇情沒有什麼,中國往事不過是個點綴。中國的影視文學家是越來越有頭腦了,也能夠拍一些富有哲理的電影了。

 

ch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看《中國往事》這部電視影集,最讓人無法理解的,就是放在曹如器房中的那口圓甕裡的煲湯。你在不到幾集之中,一定會被提醒這口甕裡的煲湯存在著。最玄的是,曹如器一天到晚都特別叮嚀,不能讓煲湯的爐火熄滅。這口圓甕裡的煲湯,可是不時會加料的,而且不時加的料都是不同的東西。奇奇怪怪的東西都有,第一集裡可是補進曹光滿兒媳婦產後的胎盤,最補的東西。自然,這可能是導演有意誤導觀眾,讓人以為曹如器煲湯是為了進補用的。不過,其實也沒有錯,這口煲湯本來就是在精神上補腦用的。

 

ch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視劇集《中國往事》內的要角曹如器,名字真的取得太好,也太有哲理了。這個名字該不是隨意取的,也不是心血來潮取的。這裡肯定含有深刻的用意。曹如「器」的「器」這個字,可以拿來當動詞用,也可以當成名詞用。許慎的《說文解字》說,「有所盛曰器。」裝東西的用具,就是器;能夠用來裝東西,也是器。如器,顧名思義,自然是「像裝東西」一樣,或者「像裝東西的用具」一樣。這可真神奇了。曹如器是人,是主體,「他」像裝東西一樣、像裝東西的用具一樣,那不是像海德格的人道主義哲學裡提到的「藝術家」、「詩人」或者「Dasein」嗎?而影集裡老是出現的「那口圓甕裡的煲湯」,不就是要被裝進去的東西,或者被裝東西的用具裝進去的東西嗎?我老覺得,這部影集的哲理跟海德格的哲學很像,從曹如器身上又得到一個印證,連「署名」的巧妙,都可以引發人如此的聯想。

 

ch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自私無比,但這種自私偏不往善的循環發展,它卻往惡性循環死裡鑽。人想不開的時候,都是拿生命開玩笑;不僅僅開自己命的玩笑,也開別人命的玩笑。偏偏就有這麼死心眼的人,也一塊地在意這個。一丘之貉,臭味相投,就這麼兜在一塊。本來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的,有人響應,就沒得分說了。

 

ch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Dec 29 Sun 2013 00:04
  • 事物

「事物」,這是常在人世間被弄得荒謬絕倫、胡說八道的一種「對象」。在外文裡,尤其是在外國哲學裡,打從古希臘時代以來,情況相同。在哲學界裡,這是一切哲學都要研究和探討的「對象」。可它也是一切哲學從來都沒有接觸過的「對象」。這裡話這麼說,乍聽起來是很奇怪。但你只要好好地讀過西洋哲學史,而不是由某某人寫的西洋哲學史,你就會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事物,西方的詞典上寫的語言是 thingobject或者 DingeSache。在我們的中國話裡,一般俗話是把它給說成為「東西」。中國人常說「什麼」、「什麼東西」或者「物質」,「理論上」指的就是這裡所要說的「事物」。這些說法或寫法有什麼好談的呢?當然不是有什麼好談,而是一定要說明清楚。因為人類,不管中外,糊里糊塗了好幾千年。這個他們日常所面對著的「東西」,他們絕大部份人是從來都沒有摸清楚過。但是這個「東西」卻是我們生活處世,乃至於人生的依靠和基礎。不清楚這個玩意,我們生活就會過得很淒慘,乃至於糊里糊塗地把小命送掉。無需說,我們人類絕大部份人這幾千年都是白活了。「事物」,從來不是單調無味的「什麼」、「什麼東西」或「物質」,也從來不是口中隨意能說說的「事物」,它可是一種指著含意萬千內容的「狀態」,是一種處在各種聯繫或關係這種連續過程裡的一個「環節」,也是活命、救命的東西。很多局勢的變化或關鍵時機的掌握,靠著的可是對於它的敏感程度呢!我們常人說的「時機」,那就是由它所構成的、可供運用來救命的一種形勢。西方現在有些社會科學家在提到「事物」時,常用thinghood或者objectification等等用法,就是感覺到前此的文字無法表達類似這樣的、可供運用的狀態有以致也。但哪怕是如此,就是連這些篡文改字人也沒能把話給說清楚,明白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又能夠是怎麼一回事。那麼中國文字有沒有把話給說清楚呢?中國文字可是清清楚楚的,可嘆的就是絕大部份的炎黃子孫沒把它當一回事,也不知它是怎麼一回事。更令人扼腕的是︰絕大半的不肖後代同樣還是妄圖篡文改字,把它給改換成羅馬拼音。數祖忘典已是罪不可逭,何況毀文滅族!

 

ch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Dec 29 Sun 2013 00:01
  • 設計

「設計」(design),同樣是一個長久以來被誤用的概念。這兩個文字,在中國和在西方都一樣,並不是一個淺白到完全沒有內容的東西。一般人普遍都是在不解其意的狀態下使用這兩個文字,儘管是「設計師」之流的人物或專家都一樣。這就跟「建築」這兩個文字所遇到的情況一樣。許許多多身為「建築師」之流的人物,一樣是不知「建築」為何物。國際上有名的例子,便是一群所謂的「建築師」跟哲學界名人德希達(Jacques Derrida)對談柏拉圖(Plato)的「處所」(Chora)這個概念的荒謬表演。自然,許許多多所謂的「建築師」對於自然天地的無知,同樣跟許許多多所謂的「設計師」對於自然天地的無知是一樣的,這點沒有什麼稀奇。在其他的領域情況全部相同,而且這種事情也不是在今天才發生。「設計」跟繪畫、美術、構圖、空間、建築、佈署、居住、放置、形態或形式等等,都是同一種意思的概念。它們之間的不同,僅僅存在於因時因地而產生出來的「差異」(difference)和「轉化」(becoming)這個地方而已。這樣一種性質的「差異」和「轉化」,因為文字被放置的位置的不同,因應它們各自相對而言的「領域」(fields)或者「範圍」(areas),因而讓一個概念具有不同的「署名」(signature)。這是一種質的替換狀態,自然天地如此,事實也應然和實然如此。「署名」的不同絕對不是幾個分屬不同「署名」的這些概念的不同,「署名」的不同反而是一個概念在不同狀態有的名稱而已。一個概念為何要有這麼多的不同「署名」呢?這也正是因應不同的情況的一種「設計」。而說來也真是奇怪,這恰恰就是「設計」的「用意」和意義呢!

 

ch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Dec 28 Sat 2013 23:49

「二」一向是不討人喜歡的一個數字。這個不討人喜歡的狀態,其實不是它本身帶來的,而是人們自己錯誤的認知。二這個文字在被生產出來的時候,從來沒有那個狀態,後來也從沒有讓人瞭解過它本來的面貌。在一般人的認知裡,二好像就是因為從一那裡被產生出來的,因而是劣居一之下。二是以被認為不如一,被排在一的後面,是一的順位。「第二」,好似就是它不如人的面貌。幾千年來,二在中國就是被這樣看待的。但二依然是二,它的偉大和恢宏絕對沒有因為人們的睥睨和輕侮而受到任何損傷,受害的反倒多半是對它無知或自大的人。什麼二奶、二心、二房、二手、二儍或二楞子等等,聽的人一定感受到很重的傷害,也都希望扶正。可都是自找的;庸人自擾。二本身從來沒那麼卑微或無助的身份地位,何來傷害問題?所謂的傷害,當然都是人自己傷害自己。那麼二是怎麼一回事呢?二究竟又有什麼樣的義理呢?

 

ch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Dec 28 Sat 2013 23:47

「一」這個文字,幾千年來除了極少數讀書人以外,中國人全都把它當成是一個數詞,或者始數。而打中國人讀書從「小學」開始,「一」就是啟蒙教育必須知道的一個文字。這個文字,可以說就是中國人文字的基礎,也是中國讀書的起點,更是中國人一切思維的根據。這是中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標準。但若把「一」這個文字只當成是數詞或始數,那麼就是讀書識字、做人做事的水平只到這裡為止了。以這個標準來評斷,那麼幾千年來數十億的中國人,可以說,幾乎是連中國啟蒙教育的「小學」這個階段都沒走出來過。其他的什麼都別談了。中國人「棄聖絕智」(用現今通俗的白話用語的意思來說——自然,中國古籍的這段意思完全不是如此,原來的用語也不是這麼說的)的瘋狂程度,這是哪一個世界上的民族都比不上的。幾千年來一些不讀書的「讀書人」一方面推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方面又感嘆「民智未開」;幾千年來一些不讀書的「讀書人」一方面推崇《易經》的博大精深,一方面又嘲弄《易經》中的算學易理。平常人是很難理解這種思維相互矛盾、理智超乎常理的狀況,唯一可以解釋的是︰絕大多數人生活是混到家了,根本沒把人生當成一回事。然若對人生嘻笑怒罵又是另一回事。可是中國的絕大多數「讀書」人還沒能這麼瀟洒,他們不過是無知失智,自以為是罷了;他們的氣勢還沒能夠這麼恢宏,格局還沒有這麼遠大。所以做起事來總是那麼小鼻子、小眼睛,專愛往死巷裡鑽。因為本身心理建設特別脆弱,時常也經不起他人嘲弄揶揄,動不動就發狂咆哮。

中國文字是從自然天地裡創造出來的,這點殆無疑義。現在從已挖掘出來的甲骨文裡,已經可以看得很清楚。但中國文字是自然天地的義理,這點從五六千年來到現在為止都仍然是一個絕大數的中國人無法理解的問題。這種自然天地的義理,從已挖掘出來的甲骨文裡就無法看得出來了。天道有常。許許多多的中國人是靠著這個信念,在最痛苦的時候才得煎熬活存下來的。天道有常,一樣是活存在中國的文字裡。但絕大多數的中國人從來就不知道這個東西;即使文字明明白白地這樣寫著,他們也毫不清楚這是什麼東西。中國文字最基本的道理,就是這個有常的天道,就是這個有常的自然天地義理。我們常人說的「道」,或者最常掛著口頭上的「替天行道」的「道」,就是這個東西。這個「道」也是時下所謂的讀書人在字裡行間裡談的「氣」或「道」,當然更是俗世裡自認為「出家」的人所以為的「佛」或「道」。而我們中國文字裡的「一」,就是這個「道」的化身,也是這個「道」的統稱。或者,說得更加明白一點,也是這個「道」的另一個替換表現。《爾雅.釋宮》不都這麼說了嗎?「一達謂之道路。」(「通到相同狀態那個盡頭,就是所謂的自然天地的義理,就是可以走得通的地方。」)

ch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5